关于川大校友江姐,你应该了解的个人史诗
今天上午10点,“锦江红梅傲雪开——四川大学校友江竹筠烈士纪念展”暨“做新时代红色传人”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在望江校区原国立四川大学女生院举行。
在仪式上,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新闻出版局(省版权局)局长、省电影局局长周青,江姐后人彭壮壮及其亲属,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学校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四川大学首届“江姐班”全体学生,四川大学青年党史党建研究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学生宣讲团成员,各学院师生代表汇聚到江姐塑像前,深切缅怀殉难革命英烈,重温江竹筠烈士可歌可泣的一生。仪式由四川大学党委副书记曹萍主持。
江姐之孙彭壮壮、“江姐班”班长为江姐塑像献花
在那段峥嵘岁月里,许许多多川大人投入革命事业,为了新中国的成立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今天的活动,是缅怀,更是激励,激励新一辈的川大人牢记使命,坚定向前。
“江姐班”和艺术学院学生表演诗朗诵《江姐颂》
今天,大川要为你介绍这群川大革命志士里被传颂最广的一位——江姐。
江姐,
也许她的名字你很熟悉,
也许《红梅赞》的旋律你很熟悉,
也许“绣红旗”的故事你也很熟悉……
但是她短暂而壮烈的一生,
有过多少令人动容的细节?
是什么,成就了她的不凡?
是什么,成就了那个时代不朽的赞歌?
跟随江姐的一生,了解她,
了解一个共产党人的史诗。
1920
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一个农民家庭,家境贫困。
江竹筠的出生地
1928
8岁时,她随母亲逃荒投亲到了重庆,住进了三舅李义铭的家里,并在那度过了她的少女时代。
江竹筠的三舅李义铭(1894-1956)192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前身之一的华西协合大学,是华西首届4位医科毕业生之一,并于1935年在重庆创办了民营义林医院。
1932
她进入三舅李义铭参与创办的重庆市私立孤儿院小学读书。一入学,江竹筠便读初小四年级,太向往读书的她用勤奋和刻苦获得了优异的成绩,第一学期就连跳三级,总分一直是全年级第一。在这里,她结识了一生的挚友、后来也成为中共党员的何理立。
江竹筠(右)与何理立
1939
1939年,江竹筠考入中国公学附中读高中,认识了同学戴克宇(又名戴北辰,解放后曾任四川省妇联主任),两人在对敌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经过戴克宇的介绍,江竹筠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戴克宇
1940
1940年,江竹筠考入黄炎培创办的重庆中华职业学校,并成为中华职校和附近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
1941
1941年夏,她从中华职校会计训练班毕业,担任了地下党重庆市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组织学生运动、发展新党员。
1943
1943年5月,江竹筠接受党组织安排任务,给中共重庆市第一委员彭咏梧担任助手,假扮夫妻,用于掩护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
彭咏梧
1944
1944年春天,江竹筠在重庆《新华日报》营业部办事时被特务跟踪。为保证市委机构和彭咏梧的安全,川东地下党组织安排她从重庆撤离到成都。
当时四川大学被称为“民主的堡垒”,是西南进步势力的大本营,比较安全,是隐蔽身份的理想之地。党组织安排江竹筠改名为“江志炜”,她利用两个月时间补习完高中三年的全部功课顺利考入了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就读于植物病虫害系。
江竹筠的入学登记表
考上四川大学的江竹筠,按照组织的要求以普通学生身份为掩护,做群众工作,并配合学校党组织壮大革命力量,在进步同学和中间同学之间,开展新的革命活动。她的好学,她的真诚,她的朴实,她的谦和……感染着身边的同学,同学们亲切地叫她“江姐”。
1945
1945年上半年,中共南方局和重庆市委批准彭咏梧与江竹筠正式结婚。1945年8月下旬,她从植物病虫害系转入了农艺系。
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
在川大,江竹筠还充分利用进步学生社团发展革命力量。四川大学学生建立了二十多个进步团体,江竹筠加入了其中的“女声社”和“文学笔会”,成为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青年协会”的成员。她沉着老练,协调着各进步团体,打破院系和性别的界限。中间力量、骨干同学在她的循循善诱下也日益成熟,江竹筠也成为了进步同学的主心骨。川大进步团体在地下党的领导下成熟壮大,并与成都各大学的进步团体步调一致,在1945年5月4日在华西坝举行了数千人的“营火晚会”,倡导发扬五四精神,停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
1946
1946年4月,江竹筠在华西协合大学附属医院生下儿子彭云。产后四十天,她便回校继续学习,也一如既往参加学校进步团体的活动。
在川大学习了两年,1946年,为了协助彭咏梧搞好重庆市委的宣传和学生运动工作,组织上决定让江竹筠留在重庆。7月,江竹筠带着儿子回到重庆。江竹筠知道在重庆残酷的斗争中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完成在川大的学业也将会是一种奢望,她给川大的一位女同学写信,请求帮助办理休学一年,从那之后就中断了与川大的联系,也与成都,与母校,与同学们生离死别。
她把用了两年的“江志炜”这个名字留在了川大的学生档案里,也留在了同学们的回忆中。
1947
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挺进报》是彭咏梧领导秘密印刷的市委机关报。江竹筠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以及邮寄转发投递工作。《挺进报》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发展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7年夏,彭咏梧被任命为中共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到川东领导开展武装斗争;江竹筠以川东临委及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随夫奔赴武装斗争第一线。
1947年秋,江竹筠与丈夫彭咏梧到下川东组织武装起义,临行前与儿子彭云合影于重庆千秋照相馆
1948
1948年1月16日凌晨,彭咏梧在与敌军交战中英勇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继续战斗在武装斗争的第一线。她对党组织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奉节县竹园镇城门
(彭咏梧牺牲后,敌人将他的头颅悬挂在此处)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竹筠在万县法院附近被捕,被关押在渣滓洞。
江竹筠被捕地
国民党军统特务在知道她是彭咏梧的妻子后特别重视,企图从她的口中打开破坏游击地区党组织的缺口。他们用尽酷刑,江竹筠却始终正气凛然,忠贞不屈。
在狱中,江竹筠是一名有着崇高信仰,永不向敌人屈服的钢铁战士,可作为一名母亲,她对孩子无尽牵挂,深情厚爱。她在狱中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
信中所提“幺姐”,是彭咏梧的第一任妻子谭正伦;“竹安弟”,即谭正伦的弟弟谭竹安,当时在《大公报》任职
1949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解放前16天,江竹筠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电台岚垭。临刑前,她把千言万语凝结成两句响亮的口号:“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反动派!”
江竹筠就义时,年仅29岁。
江竹筠烈士
(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 推荐阅读 ||
能改变世界,论文发在行业国际顶级期刊,川大这项研究到底有多“高能”?!
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考察调研四川大学 争创世界一流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大川
来源 / 档案馆
活动摄影 / 王允保 杨秀建
整理 / 龙欣怡、陈爽
编辑 / 陈爽